杭州狄邦文理学校总校长:别用一把尺子衡量娃

2020年11月19日 星期四

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现在的孩子,可能会非常贴切——“赶”。在人生的道路上,孩子奔跑的速度越来越快。可是,孩子有自己的时间吗?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吗?他们懂得如何追求幸福吗?他们知道如何选择吗?在当今普遍有些焦虑的教育大环境下,有人会问,教育追求的究竟是什么?

我们为此专访杭州狄邦文理学校总校长王海玲,从恢复高考的第一届大学生,到成为校长,在近40年的教育生涯中,她感受到了时代怎样的变迁,又是如何评价当下及未来的教育趋势呢?

王海玲

教授,北京市地理特级教师,前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,主管高初中教学、教师发展、科技教育、体育教育等工作。教龄近40年,杭州狄邦文理学校总校长。

40年教学经历告诉我:教育应当是有选择的

我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届大学毕业生,那个时候其实很少有人知道地理专业。我小时候的理想是希望能当一名列车员,列车员能走遍中国,当时就是想到世界,想到中国各地去看看。所以大学报的第一志愿就是地理系,毕业后就一直在做地理老师,兴趣和职业相吻合,所以在教书的过程中我就非常有成就感。在我近40年的教学经历中,所教过的学生有成千上万,有许多学生考入北大、清华和国外名校。

在我所教过的学生中有非常出色的,比如像大家都熟悉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主持人康辉,他是我当教师送的第一届毕业生。

我依然记得当时他的成绩是可以录取北大清华的,但他最终选择的是中央广播学院,也就是现在的中国传媒大学,当时都觉得有点遗憾,但他理想就是想要成为一名播音员,因此选择了自己的兴趣,并且把兴趣跟职业发展结合起来。

几年前在中国教育电视台“老师来了”节目的一次采访中,康辉特意给我录了一段视频,他提到“我到现在为止还记忆犹新您当年给我们上地理课时候的那个情形!我相信现在对于中国包括世界一些地理的知识,还是那个时候打下的非常好的基础。”

在那次节目中,我被主持人问到说“康辉在你眼中是怎样的学生?”在我眼中,他就是那个最让老师放心的学生,做什么事情都一丝不苟,特别认真、努力、踏实,不折不扣地完成各项工作。他的沉稳性格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成就了他事业,成为中央电视台最优秀的主持人。

因此这么多年下来,我觉得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不要只是看他的分数考的有多高,更重要的还是要看他是否感兴趣,是否能跟他的理想相结合,教育应当是有选择的。

搭建更多资源和平台,才有选择的机会

当然除了学生自身的兴趣以外,也需要学校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平台给予学生选择的机会。

我有一位印象非常深刻的学生,叫陈琪,他是我校今年第一届即将毕业的学生。入学成绩并不是最拔尖的那一个,但他是成长最快的学生之一,学习上尤其主动,爱问问题、也爱讨论和回答问题。在今年10月份他就收到了与牛津大学、剑桥大学一起在英国排名前三的圣安德鲁斯大学的offer。

他能获得这样快的发展,其实和学校给予学生的自主发展空间是分不开的。一方面,国际化学校注重学生过程性的评价,而非结果导向;另一方面,整个学校宽松平等的氛围,也给他开辟了表达和表现自己的空间。无论是课堂上,还是课堂外,我们都鼓励他提出问题,讨论问题,寻找答案。

再就是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也不可或缺。陈琪喜欢拥有自己的个人空间,可以让他思考、并构造自己的知识体系。学校充分提供了这样的支持,包括单独在房间里进行自习,或者找老师进行个别的答疑和辅导等。

除此之外,学校还有更多的资源和更大的平台。北京人大附中每年都会举办哈佛夏令营,由哈佛大学团队举办的,到人大附中来招募中国的青少年,实际上是在过程中发现有创造力,有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优秀学生,为他们提供去美国参加交流合作的机会。杭州学校的第二年,我们推荐了2位杭州狄邦文理学校的孩子,陈琪就是其中一位。在那里,他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,得到了非常高的评价,也打开了自己的眼界。

他还在国际大赛中取得了佳绩,在美国物理碗竞赛中位列全球10%,加拿大化学竞赛中进入15%,在英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铜牌。这也是学校给予了更多的资源和更大的一个平台。

能力的多元化,要有多元的学校评价体系

其实我在人大附中也见过非常多的学霸。这些学霸,他一定是在某些学科方面有天赋,比如数学、物理,但有时候他在某方面有天赋的同时,其他的方面可能就是弱项了。我们总是习惯于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孩子,不能用不同的方式去鼓励每个孩子做不同的自己。

在国际化学校它的评价标准,学术只是一个方面。我们评价某个学生,即便是拿成绩来衡量,更多的也是给ABCD等级,这样的孩子不用为“我从90分考到95分,或者从95分考到100分,为了这5分我要熬夜刷题,我要牺牲自己运动时间以及发展自己特长机会。”所以他们能够在兼顾学业的同时,也认识到去发展艺术特长、发展体育特长,或者发展科技兴趣爱好也是同等重要的。

而能力的多元化,必然要求学校评价体系是多元的。

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,都应该走自己的发展的路。他们都有各自的特长,家长应该去发现自己孩子的特长,去培养他、支持他、鼓励他,而不是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比较。让孩子发自内心的选择很重要。当我们看清教育中孩子最需要什么,就没必要那么焦虑了。

 

文: Zoey Liu
来源:留学全知道
eitdesig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