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“100”闪耀IG舞台:全球满分背后的巅峰密码

2025年08月25日 星期一

从“优秀”走向“卓越”:双“100”的成长内核

这份亮眼成绩的背后,是狄邦尊重个体学习节奏的教学智慧。正如数学老师Nicole所说:

“我们会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备考状态灵活安排应考时间。本次参与考试的 9 名同学,是在当前阶段已展现出扎实基础和应考准备的学生;而其他同学将在后续考试中登场。

这种 “不搞一刀切” 的规划,既避免了学生因准备不足而受挫,也让每个阶段的努力都能精准转化为成果。”

学生自身的能动性更是关键。Benson在采访中提到:

“IG数学面广但不深,上课认真听、有问题立刻问,学习效率更高。”

这与班级整体的学习状态高度契合——课上紧跟快节奏教学,课后主动用老师提供的资料巩固,晚自习7点到9点的教室里总有追问的身影。甚至晚自习结束后,不少同学会不自觉留到10点,周末也会把错题发给Nicole老师请教。

体系化的教学支撑则让潜力稳步转化为成绩。每月模考、一对一成绩分析(细致到“哪类题需改进”)、针对性薄弱补强,形成“检测-反馈-提升”的闭环。

分层教学更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。基础题交给薄弱学生增强信心,MAT/STEP竞赛题激发优秀学生挑战欲,作业分“必做基础题”与“选做提升题”,晚自习既有一对一补漏,也有竞赛题深度探讨

这种“因材施教”的智慧,让“全员优秀”从目标变成了必然。

满分100分的背后:Benson的“反套路”学霸逻辑

作为满分学霸,Benson的学习轨迹打破了“题海战术”的固有认知。

他坦言:“我没刷过题,IG 考前只做了两套真题,重点是把考纲里的知识点逐个吃透。”

这种“不刷题却满分”的底气,源于他对知识的深度理解。

课堂上,老师刚讲完用向量求线段长度的比例,他会立刻提出“用相似三角形或辅助线是否更快”;

面对微积分,他不满足于计算方法,会追问“公式背后的逻辑是什么”。 这种对知识原理的深层探究与多维度关联,不仅体现在数学领域。

在2025年的John Locke经济论文竞赛中,他凭借对“利润驱动与非营利组织行为差异”的多维度分析成功入围,经济老师Tracy点评其“展现了将理论与案例相结合,并提出综合性见解的能力”。

作为创校生,Benson从三年级便入读狄邦,小学阶段就加入学校数学俱乐部,在系统性训练中逐步培养起逻辑思维。

数学俱乐部老师仝老师评价:“Benson同学对于难题的思考逻辑比较好,性格也挺开朗的,和好朋友经常一起合作破解数学难题。”

多年来,他在英国UKMT、欧几里得等数学竞赛中屡获殊荣。

数学俱乐部体系化的培养方案

2021 年正式成立,由毕业于清北复交等海内外名校的专业竞赛教练带队,秉持 “以赛促学” 的理念,构建了系统化的课程体系。

3-6年级:以兴趣为导向,小学奥数启蒙,练习基本功;

7-8年级:夯实学术基础,强化数学思维与解题能力;

9-11年级:聚焦竞赛与学科背景提升,为大学申请做准备。

而IG数学对“知识点广度”和“细心程度”的双重要求,恰好让他的能力优势得到了完美释放——既有串联知识的逻辑能力,又有把控细节的耐心,最终成就了100分的传奇。

100%的教学智慧:让每个学生都能“尝到甜头”

双“100”的背后,是Nicole老师“逻辑为核、反馈为桥”的教学理念。

她认为:“中学阶段的数学教学的核心是“逻辑思维”,不是背公式,而是让知识点串联成网,能拆解复杂题目。”

课堂上,她会引导学生把几何、代数等分散知识点关联起来,比如用向量解决几何问题时,同步回顾相似三角形的应用场景,让知识不再孤立。

保持兴趣的关键则是“正反馈”。

  • 对基础薄弱的学生,她会特意安排巩固基础的题目,给予提示并及时表扬,“让他们觉得‘我能行’”;
  • 对Benson这样的优秀学生,她则用难题激发斗志:“他们听基础内容会走神,一讲难题就眼睛发亮”。

这种“让每个学生都能尝到甜头”的教学理念,让数学从“畏惧”变成了“期待”。

学校的体系化支持更让优秀得以延续。Nicole老师开设的密码学CCA课程(学生曾组队编写密码编译程序)、即将启动的大学数学先导课,以及学校的数学俱乐部,为学生打开了课本外的数学世界。

双“100”不是终点,而是更多可能的起点。在这次IG统考中,同学们的优秀远不止数学:

Daisy同学喜获  4A*2A

Yilia同学喜获  3A*3A

Jenny同学喜获  3A*2A

Lin同学喜获  5A

……

而IG数学双“100”的意义,在于证明:

当优秀的学生充分发挥潜力,

当学校的资源充分转化为成长的养分,

当教育的智慧点亮每个独特的灵魂,

每个少年都能找到自己的巅峰时刻

未来,他们的故事,值得更多期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