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一届双语部级长诞生!当孩子们“被看见”,成长就有了无限可能

2025年09月25日 星期四

Isabella站着讲台前,略微紧张却认真地看着台下的同学们。这是她在家里,面对父母已经反复练习过很多遍的场面,可当全班同学的目光聚焦到她身上,心跳还是忍不住加快。

当她讲完最后一句话,教室里响起了热烈而温暖的掌声。她并不是班级里最会说话的孩子,但她学习时的认真,平日里主动帮同学捡起掉在地上的文具的样子,大家都看在眼里。最终,Isabella 成功当选为一年级级长。

Isabella的故事,只是双语部级长竞选中的一个缩影。学生每一次勇敢上台、每一句真诚的表达,其背后,是一个个关于努力、成长与蜕变的温暖故事。

“看见”每个学生的闪光点:从“怕说话”到 “敢担当”

如果说 Isabella 的突破是“敢表达”,那么二年级的 Mia,则让我们清晰看到了成长的轨迹:她从紧张退缩,走向了自信与担当。

如果你在走廊里看见现在的Mia,可能很难想象一年前的她是什么样子。那时的她,和高年级同学说句话都要犹豫半天。而如今,你会看到她自然地走上前,制止高年级同学奔跑;也会细心帮小伙伴整理好衬衫,提醒规范着装。

改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?也许是从她第一次鼓起勇气开口提醒别人开始;也许是从她发现自己说的话真的能被听见、被在意开始。

上学期,Mia去幼儿园带领K3的孩子们活动。她耐心地倾听每一个小朋友的提问,温柔地牵着他们的手排队。有个小女孩每次见到她都喊“Mia老师”,跟在她身后像个小尾巴。

Mia后来笑着说:“其实我还是会紧张,但我知道他们在看着我,所以我告诉自己可以的。”

这一年,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 “完美级长” 的诞生,而是一个女孩如何在责任中收获勇气、在实践中一步步成长的故事。

今年,Mia再次当选级长。但比结果更动人的是,在这一年里,她悄悄看见了自己的力量,而我们,也看见了她真正的改变。

“看见”成长中的更多纬度:从 “单个亮点” 到  “综合成长”

对高年级学生而言,“被看见”不再只是成绩与品格的被认可,更关乎他们如何应对真实挑战、凝聚团队,甚至转挫为机。

作为创校生,8年级的Joey今年成功被选为Head of Prefects(学生会男主席)。他不仅赢得了同学的支持,也通过了校长们的中英文面试。而这份信任,更多来自他日常中展现的综合能力。

7年级时,Joey 作为集会负责人,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:班级要准备舞台表演,原本打算组个乐队,可全班只有23 人,擅长不同种类乐器的寥寥无几。更糟的是,不少同学的乐器早就丢在角落里落灰,还有人一想到上台就怯场。

“那段时间听到最多的是‘我不行’‘我不敢’,”Joey回忆。他很快意识到,依赖少数人的方案难以实现,更会让大家失去参与感。

于是他转变思路,将“乐队演出”改为“全班协作”:有人合唱、有人打节奏、还有人布置舞台,最终所有同学都站上了舞台。表演不算完美,却让每个人感受到团队的包容与力量。

这件事也让Joey明白:领导力不是命令,而是创造机会,让每个人都找到自己的位置。

像Joey这样的成长,在高年级中并不少见。真正综合的能力,往往来自于真实场景的锻炼:

在项目制学习(PBL)中协调资源、破解难题;

在小组讨论中倾听不同意见、凝聚共识;

在校园活动中设计流程、调动参与……

这些看不见的“软实力”,比竞选演讲更真实,也更能让一个学生的光芒,被真正看见。

“被看见”的意义:在于让每个孩子都成为“光”

在双语部,级长从来不是“全科满分”者的专属称号。我们相信,教育的目标不是生产同一型号的优秀学生,而是让每个孩子的闪光点被看见,让每个孩子做自己。

有人擅长策划,让校园义卖充满创意与热情;

有人心思细腻,能悄悄化解同伴的低落情绪;

有人热爱公益,主动组织起班级的图书捐赠……

这些独一无二的光,相互照亮,也彼此激励。

级长选举,正是这样一个契机:它鼓励孩子勇敢展示自我,也学习欣赏他人;它让孩子在“被看见”的过程中积累自信,也在“看见他人”的过程中学会谦逊与合作。

这不只是选出一个学生干部,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实践,培养的是未来社会真正需要的青年领袖:他们不仅能在团队中绽放自己的光芒,也能看到他人的闪光点;不仅懂得表达自己,更懂得倾听他人;不仅追求个人的卓越,也愿意为他人的成长铺路。

新一届级长们的使命,刚刚开始。